绿色金融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统一绿色评价模型

最新信息

绿色金融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统一绿色评价模型
2023-06-16 04:07:00
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,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,居全球前列。绿色金融蓬勃向前,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利用自身优势,参与可持续金融,实现良性发展?近期,证券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委员、副行长、董事会秘书俞敏华。
  证券时报记者:中小金融机构怎么发挥自身优势去参与可持续金融建设?
  俞敏华: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,以普惠金融为落脚,如果坚持不了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,可持续就很难开展。具体来看,比如在“三农”领域,上海的“三农”业务一定是要打造都市型的,从种业、种植、孵化、运输到销售的整条产业链市场很大,同时这也是农户最需要的,未来三年,我们准备复制当前的农业产业链,打造上百亿规模的农业产业链金融。
  科创金融方面,已经成长起来的大的科创企业,金融可获得程度更高,大行也都能够满足。从全生命周期看,恰恰是从0到1、从0到10的这些科创企业,对金融的需求更迫切,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孵化器、科技成果转化来服务科创企业,通过更早对接,解决早期孵化企业的融资痛点。
  社区服务点方面,也不仅是做金融服务,可以利用银行本身的资源搭建平台,引入第三方机构,把居民最需要的健康、医疗、社会、公益、生活、消费、住房、物业等资源带到他们身边,以金融服务切入,通过商业银行+政府、社区+居民共同搭建,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  证券时报记者:您觉得农商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,当务之急是什么?
  俞敏华:从我们的感受来说,发展绿色金融,首先要把绿色评价模型建立起来。现在其实有一些标准,但没有做到全市场统一,我们也在跟人民银行共同探讨最终的绿色金融评价模型。这个很重要,如果没有评价模型,很多我们自己认为的“绿色”实际不一定是“绿色”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我们最初天然地认为上海农商银行是绿色金融,因为大家看到农业都是绿色的。后来随着逐步深入研究,知道了很多农业恰恰是非绿色的。
  其次,金融机构除了推出绿色金融产品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、做绿色金融转型之外,还要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理念的转变,帮助它们建立碳排放标准和模型、搭建评价体系等,从而实现碳排放的减少,这很重要。
  第三,碳排放的交易市场活跃度要提升。“绿色”最后要落地,形成结果,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碳排放。上海建立了碳排放交易所,我们也做了尝试,将碳指标作为质押,进行融资尝试,但整个市场活跃度不算高。我认为还是要整合各方资源,推动碳交易活跃,进而推动整个绿色金融发展。
  证券时报记者:政策赋能方面,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有什么优势?能享受到哪些便利条件?
  俞敏华:目前中小银行在这方面的政策优势不明显,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工具政策,主要考虑的还是大行、股份制银行。当然我们也在积极争取绿色金融扶持政策,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市财政局也在帮我们争取。从监管角度来说,对商业银行的补贴政策,比如再贷款再贴现的利率补贴,是从全国范围考虑,我们也在通过地方监管部门积极推动赋予地方性政策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网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绿色金融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统一绿色评价模型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